飞向南半球......大洋州自由行纪实之 新西兰(六)


2007年12月9日 周日 蒂阿瑙-米佛峡湾(来回 )

今天计划开车到新西兰南岛最闻名旅游胜地——米尔福德(米佛)峡湾。

本次行程创记录的一次早起,六点多就已爬起来(地震预兆,奇迹出现),八点正我们的汽车就迎着高升的太阳,沿蓝色的蒂阿瑙湖向西北方向奔驰。

蒂阿瑙还有不少景点值得游玩,比如著名的萤火虫洞穴,据说长达200米,狭窄只能通过小船,里面有瀑布、漩涡,更有个萤火虫居住的地方。不过想到那些黑夜中发出美丽荧光的实际是菌蚊科昆虫的幼虫,我们就马上扫兴放弃了。

 

离开蒂阿瑙顺湖畔公路前进,一路伴随的都是如画般的湖景。“指南”书中把这条风光路形容得那么诱人,我们也早早出发,好留有充足的时间慢慢欣赏途中景色了。

一辆房车停在路旁,车主人还在甜蜜的睡梦中呢。在澳洲新西兰租房车旅行很方便,因为旅店就跟着你一起游天下,随时可停下吃住玩。当然安全性是第一位,我们还未听说过发生抢劫谋财之类的事情。

浴在早晨和熙阳光中的蒂阿瑙湖,就像一位素面朝天、不施粉黛的村姑那样纯朴秀丽,惹人怜爱。

拍完这面转过身子又拍那面,举起相机东南西北分分钟都是靓景!老B抗议:刚走了几公里就停下两次拍照,如此下来何时才能到达米佛?!

逆光拍摄草地上的羊群。因为母羊很警觉,不能靠得太近,只能拉近距离补够。

走了半天,还是蒂阿瑙湖,不过很快我们就要转往东北方向挺进了。

 

这里日照时间特别长,往往清晨五点多就艳阳高照了,而到晚上九点过才盼到日落。早晚较冷,白天太阳晒得头顶冒烟,晚上要穿上厚大衣。抬头仰望星光熠熠的夜空,黛色透蓝的天幕点缀的已不是我们往日熟悉的星宿了,时时觉得有点怪异,也才会记起这儿位于地球的南半球,离我们故乡很遥远 ……

 

 

突然,正在开车的老 B 指着不远处河滩发出一声惊叫:看!看!哇!跃进眼帘的是一片的五彩花海。碧空万里,远处雪山闪银光,蓝色的小河流淌,垂柳婀娜的河岸、路两旁和宽阔平缓的河滩上黄色、金色、紫色、红色、白色、粉红、粉紫的串串野花正朝着明媚的太阳竞相盛放。

 

恍如入梦,走进仙境......连成一大片的花海顺着河滩直开到到天边。这种野花(也不知花名是什么,狮子起名:新西兰彩雀)是新西兰特有的品种,草本,每年一次发芽开花结籽,冬天凋零,春天重生,有极强的生命力。

在水一方,独赏倩影。花的色彩很多,由于种籽靠水流、风吹传播,因此一段区域往往以某色为主,这片花海就是以紫为主色调。

连流水都是蓝色的,是否染上了蓝天的色彩?

如此壮观的花花世界,让人心灵震撼!无法用言语表述此刻我们的心情,只能默默感激上天对我们的厚爱,有幸亲睹花仙子群芳颜。

 

一头扑进花的海洋,空气中飘溢着花的清香,耳畔传来蜜蜂飞过的嗡嗡颤音,徜徉在花丛中的我们,为这突如其来、从未见过的如此惊艳所兴奋忘情陶醉流连,这时听到 MYGOD! MYGOD! ( 我的天!我的天!) 原来是身边一位金发女子不由自主发出的连声惊讶赞叹。

 

看到了吗?狮子正藏身花丛忙着拍摄呢!

很难用适当的词汇形容,也很难用适当的词句表达,荒野中长出的花儿迎着阳光自由舒展尽情绽放,如此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如此光彩夺目(野花不让家花,野花也可以同样美丽出色)。我们从中悟出“花样年华”的难能可贵。

路蜿蜒延伸,通过起伏的农田,农田位于凿出蒂阿瑙湖的冰河的侧面冰碛之上。

 

由蒂阿瑙到米佛 119 公里的路途是一次顶级的新西兰野外广袤和美丽风光奇迹之旅。穿越了草原、湖景、沙漠戈壁、原始森林、热带雨林、裂谷深渊,冰川雪原,最后展现眼前的是迷人的米佛海峡。

 

这可有点儿“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感觉了。草原上,一群绵羊在带头羊的率领下准备集中前往“剪羊毛”。每年初夏就是剪羊毛季节,羊儿要运到专门的场地,由专业工人操剪,刚剪过毛的羊很丑陋。新西兰和澳洲每年都举办工人参与的“剪羊毛”大赛,更有为游客而特设的“剪羊毛”表演。

穿越森林。除了中间开拓一条公路外,密密的大森林一切如故,没有任何破坏。林子里长的全是山毛榉树,有红榉、白榉和山榉。

风景绮丽——小河、草地、花儿、树林、雪山。可惜蓝天少了几朵浮云,要不就更生动了。

雪山草地

古木逢春,长出细碎的叶子,阳光透过闪动着翠绿的光泽。

米佛海峡是南岛人气最旺的旅游景点,每天往返汽车不少,虽要翻山越岭但全程路况很好。新西兰所有的道路指示明确,主次责任清晰(如狭窄路口桥头都会标出通行优先权方),驾驶者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一路过来从未经过收费站,更没有遇见任何一桩交通事故。

平静如镜的——镜湖

离海峡越近,植被也开始发生变化,树木渐多了,空气湿润了。

翻过一座高山,路旁就有一大摊未融化的冰碛,有游人走上前玩冰。

冰川就在眼前,但这些冰川已很脆弱单薄了,随着地球日益变暖,或许不久就会消失。

山顶的积雪在夏日阳光下渐渐消融,化作雪水淌下石壁。

自然植被在接近米佛海峡时发生了引人注目的改变,树林里生长着热带雨林特有的蕨类植物,张开巨大如羽毛的叶子,吸收午间照进树林里的缕缕阳光。

走进米佛峡湾,这是原生态的荒野地区,被无数深深凹进的海湾切分开来。

 

乘风帆游轮三个小时每人 83 元,顶着强劲的寒风沿着峻峭的、侵蚀风化而成的悬崖之间蓝色的水面行进,饱览这个世界角落特性的海峡风光,还有幸见到了大洋洲独有的毛海豹,它们正躺在靠岸的大石头上睡觉晒太阳呢。另加海底世界看游鱼珊瑚海葵 28 元,合计每人 111 元。

 

码头后面就是苍翠的密林,连绵的青山。

有不少型号的游艇供游客选择,价格相差较大,有便宜有贵的。想到这辈子也难得来一趟,我们就选了这艘仿古风帆船,其实开船时根本没有张开风帆,加上风大寒冷,人们都只好缩进密封的船舱,只能透过大玻璃窗浏览峡湾风景了。

又有一艘游船靠岸了。今天游人很少,到达就可买到船票,很快也可以登船了。而旅游旺季时往往要排长龙等候,候船大厅如同国际航空机场那样熙熙攘攘,因此才有“指南”要游客尽早出门的忠告。

深凹进的海湾像弯曲的手指伸向太平洋西南部的塔斯曼海,我们的游船顺着“手指”乘风破浪向前进。

开始人们都挤在前舱甲板,希望能占一好位看海景。不料离开码头不久,迎面就刮来一阵阵强劲的寒风,海水掀起“白头浪”,船身摇晃,快速前进的船头激起的浪花飞溅......即时顶不顺,个个夺路而逃,还生怕跑得慢呢。

沿海湾游船,饱览两岸风光,我们开始领略到峡湾的奇特和美丽。

作为新西兰西南部蒂瓦西普纳默世界遗产区的一部分,此地仍很好地保留着原始状态,两岸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

海水深蓝色,但经过一片水域却惊奇地发现水变成红褐色,我们怀疑是中国沿海常发生的“红潮”。后听介绍,那是随山上的飞泉流下海中、营养丰富的微生物所致。

高山密林,飘来一片如白色棉絮的云。

峡湾豁然开阔,我们的游船已驶出峡湾,前面就是太平洋啦。回头望去,一朵朵白云绕山间,美哉!

到米佛峡湾的另一愿望就是看看这些海生海长的野生海豹了。果然心想事成,只见海边一块大岩石上面东歪西倒躺着十来只海豹,这些世界遗产区里最长期的居民们正舒舒服服享受着温暖的太阳呢。

据统计,米佛峡湾平均每年降水量6米!雪山融水、时时降下的倾盆大雨形成了悬崖石壁层层叠叠的瀑布,风吹水花化为水粉四处飘散,仿佛一幅轻柔抖动的薄纱。

到离海面30米深处近观海底世界的生物,虽花费28元也值得。中午阳光直射海底,非常清晰地看到水中鱼儿和海草、白色的珊瑚、攀爬在岩石上的大海参......

一条身上有漂亮花纹的鱼游过来,慢慢悠悠摆动尾巴,像在水中散步的绅士。

长在石头上的海葵,不似葵花倒像是秋天开放的菊花。想到这次第一站的澳洲凯恩斯大堡礁,一班人坐上摇晃的“玻璃船”,弓着腰“朦查查”看海底珊瑚,嘿!还是这里合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正好借李白名诗句用用

 

离开米佛峡湾,穿行在如同绿色拱门的林中路上,我们继续驱车前往其他景点。其中裂谷小径特别有意思。

 

潮湿闷热的密林深处长着大片蕨类植物(因植物学识浅薄,见笑),新抽出的叶子犹如对称的图案,更像精美的工艺品。

踏上深幽小径,东张西望四周葱茏林木,此时隐隐传来闷雷声,侧耳静听又似水声。循声而去,水声越来越响,只见一股白色激流从密林冲出,经过已被水侵蚀得千疮百孔的大石头,一下跌落数米深的狭窄裂缝中,形成很深落差的天然石桥,伴随着轰隆隆的水击声。这是从天然石桥往下拍的照片。

从高大的山毛榉树后面可远望海拔2746米的MtTutoko山,——峡湾最高峰,顶峰有白色的积雪,融化冰水顺着陡峭的悬崖流淌。

山上冰雪世界,山下绿意融融,看不尽的无限风光。

汽车小心爬上连续多个急弯的盘山公路,这是出入米佛峡湾必经的一个大峡谷Cleddau Canyon, 四周环绕的山峰冰雪覆盖,犹如直立的高墙,道路险峻。前面就是Homer Tunnel隧道口了。

 

来回均要穿过一条从 1935 年开始动工,直至1953年才完成,应是世界上建设期最长、我们所见工程质量最次的隧道( 长1070 米 ),不过当我们了解到建设者在如此艰难困苦环境中的努力奋斗时,一切都能谅解并向无名英雄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老B全神贯注驾驶,狮子车上所抢拍照片。涓涓细流从峰顶淌下,聚集成溪再汇成江河,最后流向大海。这就是滋润大地,养育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命之源啊。

从光亮的户外突然闯进一条黑洞洞的隧道,赶紧打开车灯,放慢车速通过。东西向隧道里的水泥墙面粗糙,路窄不平仅能单行,往往要等半天才能轮到一方放行,而旅游旺季时应更惨了。

简陋破旧的隧道口。很难相信堂堂富国新西兰今天还有这么“老土”粗制滥造的东西!

隧道始建于1935年,整个过程极其艰难艰苦。不过也为当时的经济萧条期间提供了大量急需的就业岗位,随后的战争爆发影响了进度,因此工程断断续续直至18年后才基本完成。图片真实展示了建设过程的实况,这是一条用劳动者血汗甚至生命铺就的大道。

 

在隧道西出口广场停留,领教到“食羊鹦鹉” kea 的厉害(又称食肉鹦鹉), 这是世界上唯一的高山鹦鹉。它曾在英国 BBC 电视台的动物聪明大赛中 , 打败猫、狗、海豹等动物 , 被称为世界上除了猩猩和人以外最聪明的动物。

看到它那试图伸进车窗内长而尖利可怕的喙和爪子,我们也和众人一样,惊恐扑向车厢关闭门窗,赶紧大踩油门逃之夭夭。

 

食羊鹦鹉粗鲁无礼,放肆地飞到车玻璃前面向你示威。这位仁兄为了摆脱霸道鹦鹉的纠缠,又刹车又急起步,一会加速疾跑,半天才甩掉。

只见它“嗖”的一声飞到我们的车顶,锋利的爪子搭在车窗上方,探出脑袋试图看看有什么“笋野”到。老B一见鹦鹉那尖利可怕的喙向他伸来,即时心惊惊,赶快摇起窗玻璃,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蓝色的溪水汩汩流向远方。为了寻找地图上指示的一个“有趣”的地方(据说有徒步者露营地、博物馆,以及极高的Homer unnel 瀑布),我们在分水岭沿着山毛榉林中的土路行进二十多公里,风景不错,不过半天不见一个人影,最后来到一座人行木吊桥上,前面只有一条铺满绿草小黄花的步行小路了。于是拍下这幅照片后转身打道回府。

高高的山峰遮住了艳阳,山毛榉树多姿的身影格外有灵气,山和树仿佛正唱着一首和谐的颂歌。借着逆光拍下这张自己感觉还算满意的照片。

黄昏回家的路上

夕照蒂阿瑙湖,波光潋滟。

高坡上的桉树。此时正刮着猛烈的大风,把我们吹得几乎站都站不稳了。这一大一小的桉树像是一对父子屹立在坡上(伟岸粗壮的大树得要四五人才能围抱),看着苍茫大地一年四季的变化。

太阳藏在厚云中,光线却透过云层投下湖面,织就丝丝缕缕的“耶稣光”。

傍晚的悠闲——回到蒂阿瑙,湖边散步见一位女子正在大树下荡千秋,面对着漫天落日霞光和金光闪烁的湖水。

美好的一天结束了,再会蒂阿瑙!再会米佛峡湾!

 

今天拍照片也是创纪录: 共553 张,行车里程: 266 公里。

 

首页 驴记 上一页 下一页

 

新西兰篇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首页

驴记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