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南半球......大洋州自由行纪实之 澳洲篇(五)


2007年11月25日 周日 悉尼

早餐是老同学下厨做的鸡肉粥和肉丝青瓜炒东莞米粉。这里的气候环境及吃的饭菜都和广州相似,听着标准广东话的广播,在家用广州话交谈,走在路上耳畔时时飘来熟悉亲切的乡音 …… 让人感觉就像在中国的广东。

中午坐火车到悉尼中央车站与狮子同事雯会合。她在06年初夏曾和外籍的先生去过我们云南丽江的家束河如意坊,回澳洲后生了个可爱的混血儿BB ,现仅六个月大,蓝蓝的大眼睛,很活泼健康。午饭由雯请吃海鲜中餐,还专程开车送我们在市中心区转了一圈。

 

悉尼中央车站。悉尼交通便捷完善,巴士、铁路以及穿梭市区的架空铁路、轮渡船运相互合理配合,非常方便,虽每家每户都有私家车,但平时出门都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在悉尼的几天里,国内大城市家常便饭的“堵车”我们倒还未碰到过。

火车站有多条线路通向四面八方(我们乘坐的是第18号线),列车到站时刻清晰准点(屏幕显示,乘客随时可知道列车运行状况),候车时间短(上下班繁忙时间约十多分钟一趟),调度科学灵活(分短线和长线,或小站不停大站停,在有限的时间尽量提高运载率),而且价格相对也不算贵。照片上的是中央车站火车月台一景。

坐汽车一路观光,大幅玻璃幕墙的高楼夹缝中见一座座依然保存完好的老建筑物,古旧和时尚和谐共处。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下略感潮热。下午回家小休片刻,又随平及先生坐车到老 B 大学同学罗生家作客(世界真小,居然巧遇大家同时相熟朋友),两家都有老人,老少相聚热闹喧哗很开心。

看来在澳洲居住条件生活环境是很不错的,没有政治压力,福利也有保证,然而平日人与人之间交往沟通机会不多,心灵会有寂寞感,尤其老年人更是孤独无奈。 晚饭罗生请客,在一家中餐厅吃了一顿丰盛的海鲜大餐,其中有著名的生猛澳洲大龙虾、石斑鱼等。

 

为我们的远道而来,朋友们喜气洋洋欢聚一堂。身后是罗先生绿树环抱中的家园,也是前后花园加小平房,很宽敞整洁舒适,周边环境也很不错。我们笑说,假若在广州这套房起码要上1000万元了。

 

2007年11月26日 周一

中央车站出口的红色邮箱是我们在悉尼的碰头点,买了一天游交通通票( 16 元 / 人,可坐火车、巴士、轮渡,次数不限)后登上火车,九点多和狮子同事蕾在红邮箱会合,经过唐人街走过闹市到达令港,参观澳洲海事博物馆(免费),中午 11 点多回唐人街的东海酒楼饮茶,与狮子老同事宁相会。

悉尼唐人街。上午我们到得较早,很多铺店还未开门,短短窄窄仅有百余米长、不显眼的一条内街显得很清净。唐人街又称“华埠”,离中央车站不远,建筑装修很有中国园林特色。由于华人队伍不断壮大,需求也多,现附近的几条街也渐“演变”为唐人街了。

这里是华人最集中的商业中心,也是能给华人心灵慰籍的地方。这次我们远游异国,其中最大的一个体会就是:千好万好,还是生养自己的祖国和家乡最好。现中国日益强大,经济实力国际地位的提升让华人扬眉吐气,不过,国人的一些陋习也极大影响中国的形象,正如唐人街牌坊所题:通德履信,诚信经商诚信为人才能走向世界,扎根四海。

 

没想到名扬四海的悉尼唐人街这么短狭。都是中国餐厅酒楼、金银首饰店和澳洲特产店、书店甚至有华语电影院等。 来来往往的华人很多,商店招牌多是中文,卖的多是中国货。酒楼里是粤式茶 点,装修布置用品、服务员和讲着家乡话的茶客均与广州无异,仿佛在广州茶楼饮茶。小小的唐人街,也为远在异乡漂泊的游子增添一分乡愁和慰籍吧。

听老同事述说旧事新事,感觉他们活得并不轻松,幸好都能以乐观豁达的态度正视现实,努力生活。衷心祝愿大家今后都天天健康如意!宁作东,吃了一顿久违的美味粤式中午茶,其中姜葱炒澳洲蟹味道特别正。

 

穿越城市的架空铁路,主要用作旅游观光。不占地面,造价稍贵,但对于国际大都市而言值得,可以缓解交通,满足游客的需求。

市中心的一个娱乐场所,后面是林立的高楼群,附近还有一个由广东建筑师设计的中国花园——谊园,悉尼是澳洲第一大城市,确实不假。

一只垃圾鹤正低着脑袋沿湖边蹒跚而行。经仔细观察,在澳洲城市里,不少海鸟甚至垃圾鹤脚上都套有金属环,有的还不止一个。不知是否会像英国公园里的天鹅一样,也属于皇家或政府所有,得到保护呢?

这里是以新南威尔士州第七任总督的名字命名、又被称为“情人港”的的达令港,是旅游者必访之处。附近有许多著名建筑,如200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展示中心、悉尼会议中心、悉尼展览中心、艺术市场等。不过因时间紧,我们只能到海港中最近的国家海事博物馆匆匆一游了。

海事博物馆虽不大但很精致,较全面展示澳洲的海事历史,从土著航海人士到早期的欧洲探险者,从移民和垦荒者经常面对的漫长和惊险的航海旅程到成为澳洲国家象征一部分的海洋,内容丰富,而且很多选用实物展品,大的甚至有直升飞机、船用蒸气机和柴油机。

港湾中有一个高高立起的老式灯塔,一艘仿造当年风行大洋的木风帆船,和旁边云集的各式时款游艇、远处高楼大厦,形成了一幅有趣的画图。

旅游业也是悉尼相当重要的经济产业,一辆载满游客载满欢笑的小型卡通列车慢慢驶过广场,当我们举起相机拍照时,车上的朋友也把我们拍下来了。

途经一座黑色大理石铸成的“澳洲华裔军人英雄榜”,记载了自1788年立国以来华裔军人屡次为“合力保卫民主自由的乐土澳大利亚”英勇参战献身者姓名。其中一些名字下还贴着后人悼念先烈的小红花。

据说这三个蹲在悉尼街头老房子门上的石猴很出名:一个是“冇嘢讲”,一个是“无眼睇”,而最后一个则是“懒得听”。哈哈哈!好幽默!人假若能做到这三点,那就真是看透红尘,潇洒自如啦。

最繁华的街市也不见有多少汽车和行人,怪不得从悉尼归来的人总讲,回国内所见最恐怖的就是“人多”,最怕的是空气污染不适,最担心的是食品有毒。

澳洲土著人是这片土地的最早主人,而今天已沦落到街头卖艺卖CD(10元一张)和游人合影。土著的音乐和舞蹈是土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乐器有箫、敲击棒、枕鼓等,音色粗犷低沉豪放,而土著的舞蹈多为集体赤裸上身,排阵跺脚,模仿动物形态,极富原始图腾味道。

 

下午由靓女蕾当导游,坐车到著名景点悉尼歌剧院、跨海大桥观景拍照。

到歌剧院近距离拍照,确实名不虚传,外形设计很优美典雅高贵,夕阳下巨大贝壳群闪着柔和的象牙色亮光,不过据说内部音响效果一般。

花最少的钱看最美的景色,那就要选择乘坐轮渡了。在Circular Quay码头登船,乘风破浪向位于城市富人住宅的东部驶去,凭栏远眺,悉尼湾风光一览无遗。

到东区屈臣湾(Watsons Bay)上岸,到山上看海。岸边悬崖陡立,南太平洋一望无际,碧蓝的海水拍岸激起阵阵雪浪花。

 

坐落在悉尼大桥附近本尼朗小岛中的歌剧院是悉尼最著名的建筑,也称“海中歌剧院”,是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建筑。1957年由丹麦年轻设计师击败233个竞争对手而设计中选,1958年动工,1973年建成,工程总花费1亿多澳元。

看这座由人类设计制造出来的奇特建筑物——犹如蓝色大海中的白帆,又像一组张开的贝壳,还似一朵盛开的洁白莲花......歌剧院四个连环的蚌壳状屋顶高出海面60米,全用乳白色的大理石砌成,整个建筑占地5.5公顷。除歌剧院外,里面还配置有话剧场、电影厅、陈列厅、排练场、图书馆、公共餐厅等大小厅室900多间。

海上游船时从另一个角度拍摄的悉尼歌剧院。与此同时,我们中国的国家大剧院也在北京落成并启用了,这个被称作“巨蛋”或“馒头”、耗资26.88亿人民币的建筑物问世,引起不少争议,虽然我还未能荣幸现场观摩,但凭直观感觉,“巨蛋”是不可能与“贝壳”比美的。

贯通悉尼南北区的海港大桥。1923年动工,1932年通车,大桥长2500米,桥身长1149米,桥面高出水面59米,单拱跨度503米,桥面宽49米,中间是双轨铁路,6条汽车道、2条自行车道,两侧为人行道......请原谅把这么多枯燥的数字一一列出,只是想告诉各位当时自己的感叹:超前的伟大!

海湾路一景。米黄色建筑物正面高挂一幅宣传画,上有红色的图案,那是预防艾滋病标志——红丝带。原来2007年12月1日正是第20个“世界艾滋日”,对这种当前全球最严重、最具威胁性的疾病,我们每一个地球人应该做到的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景观的主色调是蓝色的,蓝天、蓝海,沿海岸的绿坡上点缀无数红色屋顶的房子,绚丽似锦的景色,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风景如画。这些都是我们过去曾在画报、影视片上见过的熟悉场景,不过今天能亲临悉尼,尽情浏览世界上最美的景色,应该心满意足了。

马上就要泊岸了,绿云遮天的千年古树,洁白的沙滩和飞起的海鸟迎接我们的到来。

这里很安静,时光好似突然慢了下来。人们在树下静静地看书,孩子在沙滩静静地玩耍,远处可以望见的是悉尼市中心繁华区的高楼,仿佛是很远很远的另一个世界。

悉尼屈臣湾(Watsons Bay)的东面是一望无际的太平洋,攀上岩顶低头下望,悬崖陡立,巨石层层叠叠,被海浪搏击冲蚀的岩石底部,呈规矩平整的方块形状,涌浪激石卷起千堆雪,发出如击鼓如雷鸣般的阵阵涛声。

站在山顶俯瞰平静的海湾,只见停泊不少游艇,据介绍住在这里的都是富裕人家,不但拥有全方位的一线海景,还拥有华美的豪宅、大花园、名车和游艇。澳洲一般平民都能有住房和汽车,但价格就差远了。

 

待坐巴士回市区已是傍晚,在码头麦当劳小饮,蕾作东。

傍晚 6 : 15 ,抓紧时间乘坐最后一班轮渡船(力争今天购的套票使用率高些),由码头沿弯弯曲曲的海岸驶向往内陆深进的悉尼第二大埠帕瓦玛塔(Parramatta) 。落日映照在美丽的海湾,满天晚霞,两岸建有红红绿绿的栋栋小楼,鸟儿在空中盘旋归巢,晚风习习迎面吹,长着茂密如墙的红树林海河道越来越狭小,轮船小心缓缓行进。

 

码头上靠着一艘豪华客轮,巨大烟囱升起白烟,准备起航了。

夕阳无限好,光霞照人家。

远郊的一座还在使用的铁路桥

倦鸟。轮船慢慢向前进,天色已暗,满船下班回家的乘客都匆匆上岸了,只剩我们两位还站在船头东张西望看风景。暮色中见几只鸟儿静立在水边的小码头上,它们也回家休息了。

 

夜色灯下雨中,两人在帕瓦玛塔(Parramatta)漫无目标游逛,商店市面冷清,到一家华人菜馆吃饭,期间讲国语粤语者不断光顾,其中不少看来是留学的年轻人,很潇洒大方地花着远在国内老爸老妈省吃俭用寄来的钱(当然,腐败贪官排除在外)。街上亚洲人特别是国人真不少喔,怪不得朋友介绍说当今的华人已是澳洲第一大的少数民族了。

饭后坐两站火车回来,老同学已开车到火车站出口处等候了。天天如此,真诚实在真让人感动。

 

 

 

2007年11月27日 周二

面条+饺子+青菜的营养早餐后,和老同学海阔天空吹牛,上网,给广州打电话 …… 中午时分才慢腾腾坐火车到市区。昨天中午的粤式茶点餐实在让人”翻寻味“,于是两人再次光顾唐人街的东海酒楼,几小碟共31.6 元,如果在广州或许还不用花同样的人民币呢。

在澳大利亚使用澳元,可不能分分钟乘以7倍计算,只能阿Q精神1澳元当作1人民币使,哇,假如在澳洲赚钱广州用可就值钱啦。饭后,两人继续悠然逛附近热闹大街和海德公园。

 

赶在酒楼中午收档前的最后两位吃客,凤爪、牛肉肠、蒸排骨.....正,.好味道!

城市空间的多元素组合也各有千秋,图为市中心的一个教堂。

张灯结彩准备迎接圣诞节的市政厅。市政厅建于1863年,在澳洲的建筑物中应算“高龄”了,所以又称“百年大厅”。

悉尼街头一景

悉尼的道路规划相对科学,虽然这个城市很大人很多(当然不能和中国相比),车更多,但交通顺畅,很少遇到“塞车”。如连接南北区的海港大桥,在1976年4月15日当天就顺利通过车辆19.7万辆,创世界桥梁日流量最高记录。

海德公园里的林荫道。两旁种的都是郁郁葱葱的小叶榕。广东榕根系尤其发达,枝叶浓密婆娑,而澳洲榕长得高大修长,或许它们的不同处是受降雨量和台风等自然条件所影响。

海德公园里的一组雕塑

圣玛丽教堂前面的一尊雕像,居高临下的圣者正面对着这个日新月异的城市,向着芸芸众生指点江山“讲耶稣”。

 

老同学在家为我们饯行,丰盛的晚餐有美味澳洲老虎虾和自制爽口弹牙牛肉丸。平的儿子熹懂事有礼,已大学毕业工作了,欣慰的是他既接受西化但对中国传统文化也很感兴趣。

 

 

2007年11月28日 周三

清晨“鸡都还没叫” 5 : 30 就赶紧爬起床, 6 : 20 出门。

平在睡衣外套上一件毛衣,就急急忙忙开车送我们往火车站去。 6 : 47 坐上火车,在悉尼中央车站中转一次, 7 : 45 到达机场, 8 : 00 已站在阿联酉航空公司柜台前等候签票了。

这样便捷的交通工具,我们的国家何时才能做到?看来要真正解决大城市堵塞问题,必须全力配置公交设施,保障公交汽车、发展环城铁路或轻铁便车,而一味鼓吹购买私家车是行不通的。

 

悉尼机场大厅中的一只全身闪闪发亮的宝石大青蛙。最近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宣称,他们还原了一种巨型青蛙的化石,并研究发现了生活在距今6500-7000万年前的“魔鬼蛙”,这种重达4.5公斤的青蛙在当时甚至可以吃下刚出生的小恐龙呢。

在悉尼机场隔着候机室的大玻璃窗所拍,我们将要乘坐这架飞机去绿色花园之国新西兰。就在候车的半个小时里,狮子赶紧打开另一本旅游指南系列——新西兰指南翻看,开始抓紧时间做下一站的功课啦。

 

10 : 15 飞机准时从悉尼机场起飞。

 

拜拜,悉尼! 拜拜,澳大利亚! 拜拜,朋友们!

 

首页 驴记 上一页 新西兰篇

澳洲篇 (一)(二)(三)(四)(五) 新西兰篇

首页

驴记

上一页

新西兰篇